固原:厚植“绿色家底” 释放生态福利
来源:杏彩体育客服电话号码查询官网 发布时间:2025-08-21 04:35:16森林覆盖率、生态质量指数、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均居宁夏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泾源县、隆德县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五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入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成功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从一项项区内荣誉到国内荣誉,再到国际荣誉,这个曾被联合国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一次又一次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打破固有认知、重塑形象,成功出圈海内外。
近年来,固原市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在宁夏的广袤大地上,固原市以其卓越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书写了一部从“生态困境”到“绿色崛起”的壮丽诗篇。
“近3年,是固原市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最大、环境治理体系更趋健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最严、环保领域改革步伐最快、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最显著的3年。”固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伟用“五个最”来形容固原市在生态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扣除输入性沙尘天气影响,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始至终保持92%以上,PM_2.5浓度较“十三五”末下降8.3%,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连续7年领跑全区。
水环境质量有效提升,7条河流水质逐年改善,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由2021年的87.5%提高到2024年的100%,高于国家考核标准。渝河治理被评为全国美丽河湖、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耕地地力显著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38%,农田残膜回收率达92.9%以上。2023年、2024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均名列全区第一,生态环境保护典型经验做法被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近年来,固原市从始至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位,坚持问题导向,抓好中央和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建立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委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督查工作机制,充分运用通报、约谈和下发提醒函等形式,推动问题整改形成闭环。
统筹推进黄河“几字弯”固原片区攻坚战,高质量实施“山水”工程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森林生态、湿地生态、流域生态建设,实施“山水”工程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101个,完成生态修复面积7.25万公顷,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53.69万亩,草原面积达到237.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7.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87.1%。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八年排名全区第一。
固原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从根子上还是经济结构的问题,对污染企业釜底抽薪,对落后产能猛药去疴,对“两高”企业坚决杜绝,通过污染治理倒逼经济转型,实现了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由发展与保护“两难”向协调“双赢”的转变。
刚入秋的六盘山依旧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秋风拂过,茂密的人工针叶林和天然次生林掀起层层绿浪,行走林间,鸟儿啁啾,奏出动人的旋律。这片有着黄土高原“生态绿岛”和“天然水塔”美誉的神奇土地,孕育了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物种资源,不仅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宁夏最主要的种质资源基因库。
俗话说,环境好不好,生态美不美,动植物最有投票权。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根据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最新科考,物种资源数量显著增加。其中,高等植物从1140种增加到1249种,植物群落从7个植被型增加到8个,无脊椎动物从3554种增加到3736种,两栖和爬行动物从13种增加到18种,鸟类从200种增加到347种,哺乳动物从47种增加到64种,大型线种。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里还发现了全球新物种——蓝灰小菇;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近年来成群结队地出现在六盘山脚下;国内仅存的200只左右濒危物种华北豹,在六盘山发现35只以上;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也在六盘山发现。
而在六盘山与陇山和秦岭之间,构建起一条长达300公里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和共同一体的生态圈。目前,已有华北豹、马鹿、中华鬣羚等53种珍稀野生动物从秦岭迁徙到六盘山安家。
六盘山不仅是动物的栖息地,还是功能齐全的“爱心驿站”。近几年,一大批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在此“疗愈”后重归大自然。六盘山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主任郭志宏说,为保护野生动物,2022年固原市争取资金350万元,建立了六盘山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设笼舍24间、治疗室1间、鸟类放飞训练室和猛禽野化训练室各1间,占地432平方米。
走进救护中心,俨然一个“全科医院”,有药房、手术室、检验室等基础设施和呼吸麻醉机、手术台、无影灯、动物心率监测机,还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离心机、恒温箱、便携式X线机、显微镜等设备。
这些还不是固原市动植物的全部家底。2024年,固原市在全区率先开展全市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将调查监测范围由六盘山、火石寨、云雾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辐射扩大至四县一区。经初步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全市现有高等植物137科543属1419种,陆生脊椎动物30目98科457种。
野生动植物如“生态试纸”般时刻监测着生态环境的优劣。固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固原市坚持顶层设计,创新建立了六盘山“智慧+”管护系统,精准研发固原市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平台;坚持在保护中修复,在修复中保护,生物栖息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在保护监管上精准发力,优化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为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了更加广阔、舒适的活动空间;建立了公安、检察、法院、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和多元参与的保护体系,实现全民共建共保共治共享,固原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乐章。
蓝天常驻、青山常绿、碧水长流、空气常新,已成为固原市的常态。而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源源不断地创造综合效益。
固原市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有效带动了生态产品增值、绿色发展提速、生态环境保护,让生态环境有“颜值”更有“产值”。
以“生物多样性+”系列活动为例,固原市充分的利用六盘山红色资源和天然药材宝库独特资源,为群众蹚出一条生态致富的新路子,慢慢的变多人端上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生物多样性+中药材”,六盘山野生中药材品种占全区的71.8%以上,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模式,打造了黄芪、黄芩、党参、红花、苦杏仁、板蓝根、柴胡、秦艽、盘贝、七叶一枝花“固十味”道地中药材品牌,建成集中连片中药材千亩以上种植基地3个、百亩以上种植基地9个,带动2100余户农户种植中药材1.5万亩,亩均年净收入1620元以上。
“生物多样性+康养”,先后建成原州区开城镇双泉村、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隆德县城关镇杨家店、彭阳县古城镇皇甫康养基地等“康养民宿”示范点14个,研发药食同源产品80余种。
“生物多样性+旅游”,2024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672.53万人次,同比增长15.08%;实现旅游总花费76.70亿元,同比增长16.34%。
2023年5月29日,隆德县农村商业银行采用“排污权抵押+信贷”组合方式为企业发放贷款300万元,成为固原市首例排污权抵押业务,标志着“六权”改革实现新突破。
2024年9月12日,彭阳县完成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首单签约,交易水土保持碳汇3.6万吨,总金额111.6万元。交易收益将反哺彭阳县县域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彭阳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晁永福说:“从没想过有一天‘好水土’也能‘变现’。”
2024年9月24日,隆德县完成区内首单国家新CCER林业碳汇预售交易,隆德县林业碳汇实现预售额100万元。
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固原市完成用水权交易20笔,27笔;快速推进山林权改革,入市交易16笔;积极开展土地权改革,原州区、彭阳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成功入市申请试点;持续深化排污权改革,出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25笔,抵押贷款3笔;加快推进用能权改革,完成初始用能权确权,确定可交易的用能权指标25.23万吨标准煤;稳步推进碳排放权改革,完成第三个履约周期全国碳市场交易,成功申报3个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同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稳步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更加健全。
“十五五”是实现环境根本好转的承启期,也是污染防治攻坚系统治理向美丽中国建设延伸的关键期,固原市的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又会围绕哪些关键词展开?采取哪些关键举措?给予群众怎样的生态福利?
固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固原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之路,是一条充满决心与智慧的探索之路,将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实现生态环境全过程、全领域精准治理。
关键词中,除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外,还有绿色转型、新污染物治理、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现代环境治理能力。举措包括: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快速推进森林碳汇试点,持续推进“公转铁”行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接续打好黄河“几字弯”固原片区攻坚战,探索建立跨省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第三方辅助执法,建立健全基于现代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污染源监测网络等。到2030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1%以上,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8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7.5%、4个区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1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0.1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87%以上,水土保持率达到83.38%。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新闻热线传真 合作洽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宁公网安备 050号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292027固原:厚植“绿色家底” 释放生态福利872市县风采新闻稿2025-34-19